找到相关内容334篇,用时4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破除迷信

    ,困苦终身,能力何在,所以我们应当努力破除势力上的迷信。   我们试看那些迷信人世的一切为实有的罢,他们对於世间的事物,任情取着,贪瞠痴爱,随处表现。於是生,老,病苦,死,苦苦,怨憎,爱别离,求不得,一切众,随之而起。到头来四大分散,五蕴皆空,人世的一切,何尝实有,所以我们若要澈底的破除迷信,就应破除人世间的取着。   我们都是生存在人世间的人,我们都是离不了财力二字,我们更...

    威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84286252.html
  • 农历7月30日恭逢地藏菩萨圣诞

    为人除掉八之盖障,专门济度人道。所谓八即生、老、病苦、死怨憎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阴盛,为谛所摄。   (六)日光地藏,左手持如意珠,右手结说法印,照天人之五衰(天人将死时现五...自在王如来指引,梦游地狱,见鬼王无毒,求得母亲得脱地狱,婆罗门女醒来方知梦游,便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:“愿我尽未来劫,应有罪众生,广设方便,使令解脱。”释迦佛告诉文殊说:“婆罗门女者,即地藏菩萨...

    佚名

    |圣诞|地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8/08404990828.html
  • 指导“自他相换”禅修的修心祈祷文[蒋贡康楚仁波切]

      总而言之,愿我摄入所有众生的怨憎(十六逆缘)、爱别离(美食、财富、房产、朋友等)、 五阴炽盛(护家保友、树敌谋己利)、 求不得(权势、财富、名望等)以及诸种不顺、意外灾难、无常之等等。...   此段祈祷文是指导做“自他交换”禅修的,特点在于它应用了金刚乘的知见──籍著承担众生的业因(例如:嗔)和业果(生于大寒热地狱),回施以相反的功德(无嗔的...

    蒋贡康楚仁波切

    菩提心|自他交换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103630128.html
  • 《红楼梦》中的佛法启示

    求不得、五浊恶世】   [喜冤家]  中山狼,无情兽,全不念当日根由。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媾。  觑着那,侯门艳质同蒲柳,  作践的,公府千金似下流。  叹芳魂艳魄,一载荡悠悠。【怨憎、五浊恶...,  昨怜破袄寒,今嫌紫蟒长: 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,反认他乡是故乡。  甚荒唐,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!【善恶有报、福祸无常、贪欲招、因果无情】   [终身误]  都道是金玉良姻,俺只念木石...

    曹雪芹

    |红楼梦|无常||佛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1059553457.html
  • 浅言佛教与人生

    量力了。但我还是想略微谈一点有佛教与人生的基本看法。   佛教认为人生是充满痛苦的。人生有八:生,老,病苦,死,爱别离怨憎,求不得,五阴盛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概指一切身心之)。看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?愁衣、愁食、生离、死别的痛苦,在社会上,有是非争斗,怨憎相会的痛苦。痛苦时时围绕着我们,控制着我们,使我们不能解脱,正如诗句所言:“春恨秋悲皆自惹,花容月貌为谁妍”。人...

    冯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45240382.html
  • 佛学

    关键在于"心悟". 5. 佛学的精髓在于它的"四谛"即"苦集灭道".所谓,亦即"人生皆"一切皆,除了生老病死诸之外,还有"求不得"(欲望得不到满足之) "爱别离"(生离死别之) "怨憎"(违背自己的心愿而与不相投的人在一起)及"五取蕴"(本人不太清楚这是什么).人生本身就是一个苦海,人生一出世就开始在苦海里奔波.所谓"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",这岸就是佛教中指的"捏磐"或"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3145801.html
  • 楞严咒的功效

    济群。所谓地狱饿鬼畜生,盲聋喑哑,怨憎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,大小诸横同时解脱。贼难兵难、王难狱难、风火水难、饥渴贫穷,应念销散。   十方如来,随此咒心,能于十方事善知识,四威仪中供养...藏王菩萨,亦随时随地跟著这个善男子,保卫护持。   持咒的众生,纵使虽然自己没有修福,但十方如来所有功德,都会回向给他。   持诵神咒,能成就道业,能令破戒的人,恢复戒根清净;未得戒的,使他得戒;未...

    果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3149245.html
  • 心灵的净化

    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”,表现出来的却是有我无人的横行态度,主宰别人、争面子、争一口气,经不起他人批评──闻过则怒,容不下他人──满腔疑妒,互相打击,导致“怨憎”的日子不断,还代代相传。  从出生到现在...心灵的净化  /释显如  “心灵”并不是“心脏”,却也不容易界定它是什么,平常所说的“心心相印”、“心乱如麻”、“心细如丝”、“心烦意乱”、“心术不正”等等,都不外指这个“心灵”,它感觉痛苦、快乐...

    释显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3252955.html
  • 人生是

    不可能,于是便同自己过不去,自责无能,或索性豁出去,以身试法,乃至同归以尽,这是一种怨憎。  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,我们的贪婪,如田中的稻草,拔也拔不完,由于欲望的无穷,而现实中,可以满足我们的东西...一同去一样,说实在,人类的生离死别,太令人幸酸痛楚了。亲人别离是,那是因为爱,是爱别离。而恨,也导致人类的苦痛,有些人,本是冤家对头了,但却偏偏冤家路窄,同在一个办公室或同在一家,每天是低头不见...

    释本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54853476.html
  • 净土、本愿和女性

    自然界的缺陷;生活条件的不合意,无法满足自我的欲求等。  佛要人能知,在部派佛教中,已被分类为生、老、病苦、死、爱别离怨憎和所求不得。解脱忧悲苦恼的原则,是使心清净,因“心杂染故有情杂染,心清净故有情清净。”心离烦恼,不再为老病死苦恼实现众永灭的涅槃,这是圣者的修证。与身心修证同时,对于人类社会、自然界的苦难,要求能一齐解除的,——那就是佛教净土思想的根源。  净土,是对照于现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82353603.html